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社会

淮安九旬老人年年中秋拜月

      每逢中秋,陈平老人总是提前准备好拜月所需的贡品、香炉、香束、鞭炮还有月亮纸。日前,记者来到老人家里,她说,“我磕不了头了,我要跪在椅子上向月亮神祷告!”

                         

                  就等着八月十五拜月了 江安 摄

  在淮安,中秋拜月算是代代相传的习俗。但现如今,在城市居民的家里,中秋拜月已经很少见了。往年中秋,家住市区西大街的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家门口拜月,曾吸引很多市民前去观赏。家住长西街道西长西街的陈平老人,算是坚持拜月习俗几十年的又一人。

  一进老人家门,记者就看见为拜月而准备的香束已经摆在了窗口。陈奶奶虽已92岁,但耳聪目明。“‘男不拜月女不送灶’,我从三四岁时就随着妈妈拜月了。”在陈平的口中,没有“月亮”这个称呼,而是“月亮神”。“香炉已经准备好了,香也买了,再买一挂鞭炮加一张月亮纸就差不多了。”

  陈平是位有故事的老人。19岁那年,她为了逃避日本鬼子侵扰,从如皋老家跑到了淮安。说起这,老人泪流满面。陈平也是一位有爱心的老人,眼看自家的房客经济困难,她把房子免费让给房客住。“我住在她家六七年了,她每年都拜月,我也年年跟着拜!”房客大妈说。

  拜月的地点在自家的小院子里,拜月仪式没有土月饼,但有月亮纸和鞭炮。八月十五晚上,只要月亮一出来她就焚香上炉,摆起供桌,放上藕、苹果、菱角等贡品,随后烧起月亮纸、燃起鞭炮。香火正旺中,她双膝着椅,双手合十、开始祈祷,“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全家平安”。

  拜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传统,春耕秋收,自然要告知上天,拜月表现了人们对于月亮的崇拜以及对美的追求。陈平对拜月的理解也大致如此,“一切吃喝的东西都归功于太阳和月亮,月亮是神,自然要敬拜。”在老人看来,自己能活到90多岁依然身体康健,这些都与月亮神的庇护有关,“我这是迷信!”老人自嘲起来。

  年轻的邻居小陈和社区工作者小董从陈平的讲述中,熟悉了拜月流程和习俗,他们感叹最多的是,在今天,这已不是迷信,是对传统习俗的坚守和传承。“有了这个仪式,节日的味道才更浓,有了这个活动,我们才会有更多美好的回忆。”小陈说。 

  社区记者 江安 通讯员 钱丽萍 董春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55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