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民生

你家的生活垃圾,分类了吗?

      □晚报记者 彭智

  ■“哐当……哗啦……”早上8点多,市民王先生上班出门前,顺手提了袋垃圾,路过垃圾桶时,远远扔了过去,一个不准,干湿垃圾混在一块,散了一地。事实上,今年10月以来,我市环卫部门已分别在市委北大院和浦东花园C区两个社区试点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然而记者发现,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目前垃圾分类收集收效不容乐观,仍然有不少市民不知如何分类,参与积极性也“打了折扣”,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只得在尴尬中蹒跚前行。

                          

                  浦东花园南大门一侧的分类垃圾收集亭。彭智/摄

  【现象】

  市民随意倾倒,垃圾鱼龙混杂

  在淮安市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箱体上标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的分类垃圾箱;而在居民小区及一些公共场所安放的则是未标示“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字样的绿色大型垃圾桶。虽然这些分类垃圾箱根据小区整体风格设计款式不一,但在功能上依旧采取了“可回收”、“不可回收”这两种分类法。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地发现,对于垃圾分类,市民似乎并不热心。

  12月20日早上,记者在月季花园小区看到,当小区保洁员按时将垃圾桶清理运走后,一些居民才提着垃圾扔到桶里,各种垃圾混在一起。在小区门口存上一天后,垃圾桶散发出熏人臭气,让过往居民忍不住掩鼻。

  在正大路附近的柯山花园小区,记者碰见一位正在倒垃圾的居民吴女士。她表示,虽然市区道路两侧设立的垃圾箱有“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识,但自己并不知道垃圾该如何分类,每次将生活垃圾都统统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然后一起扔进垃圾桶。“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做的,大家也都这样。”吴女士说,自己也想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尽量让自己不随地乱扔垃圾,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分类。“最多把废瓶子、包装纸盒子等很明显可以卖废品的,整理起来放在垃圾桶外面,方便收垃圾的人好拿。”

  随后,记者在城南大学城的一些校园里也发现,一些垃圾箱两侧都设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入口,还有专门投放有毒有害的开口盒子,这些有着精美外观和艳丽色彩的垃圾箱已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不过,当记者走近时,却发现不少问题:分类垃圾箱在功能上主要还是采取两分法,并没有完全隔开,且箱内的垃圾也没有“各就各位”,“鸠占鹊巢”的不在少数。垃圾桶内“鱼龙混杂”,以至于难以分辨。

  【追问】

  我家的生活垃圾去哪儿了?

  家住中央美地小区的陈女士是城南大学城的一位高校教师,长期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出于职业习惯,在平时生活中,十分注意环境保护。数年来,陈女士在家里专门找了一个角落,存放了数十个纸箱子,里面放满了各种整理分类好的废旧物品。然而,让陈女士感到担心的是,自己分类好的有害垃圾,是否在倒到小区垃圾桶后与其他垃圾又混在一起?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实施垃圾分类收集,是对垃圾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前提。”清浦区环卫处业务督查科科长王玉云告诉记者,我市生活垃圾分类从垃圾袋装化到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已经历了十多年的摸索。

  “我市生活垃圾从投放到分流处理经历了‘三部曲’,层层筛选分流,终端处理基本上采取的是焚烧方式。”王玉云说,第一步,小区保洁员和拾荒者将可回收的物品进行回收,积少成多,再卖给废品收购站,进行综合回收利用。垃圾被环卫工人运到中转站时,还有一些拾荒者会拾走可回收的物品。

  “第二步,垃圾从市民手中到处理厂,每个环节都有人拾走,真正到焚烧厂的垃圾已经很少了,最后剩下的,以厨余垃圾为主,比如剩菜剩饭、骨头、菜叶菜根等,这部分经生物技术处理产生有机肥料,而其他垃圾如陶瓷、卫生纸等采取卫生填埋和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

  王玉云说,第三步就是处理有毒有害物品,由专门的垃圾桶收集。“目前国内鲜有专业处理场所,只有先临时储存,达到一定量之后,再集中运到南方具有专业资质的处理厂进行特殊处理。”

  据了解,目前,淮安市区日产垃圾达800多吨,年产垃圾达29万多吨,垃圾的产生速度,已远远超过自然界自我循环、自我净化的能力。

      【试点】

  两社区率先试行垃圾分类收集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淮安市目前采用的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种分类法已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根据淮安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及收运过程中再生利用资源的回收现状等具体情况,淮安提出“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分类模式。日前,我市已在淮安在清河区北大院和清浦区浦东花园C区两个小区、1188户居民中试点垃圾分类收集。

  10月18日,市城管局和清浦区环卫处一起在浦东花园南大门举行了启动仪式。“现场有人来询问的,我们免费赠送了带有‘垃圾分类’字样的礼品,而对于一些拿着灯管、电池等有毒有害物品前来咨询的市民,我们则赠送了小盆景。”王玉云告诉记者。

  试点前三个月,市环卫部门统一为试点小区每户居民免费提供可降解垃圾袋和厨房用垃圾桶,并由小区物管人员和分类指导员对垃圾分装袋进行编号,实行实名制,每天每户两个垃圾袋发放到位。社区工作人员和保洁员、分类指导员和志愿者每天定时守候在垃圾桶边,及时纠正居民错误的垃圾分类方法,耐心指导。

  “分类指导员还对所负责楼道住户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统计,在楼道公示栏及时公布每家每户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对不定期抽查结果中投放准确率高的住户给予绿色盆栽、日用小礼品等奖励。”王玉云说。

  12月19日,记者在浦东花园C区看到,小区每幢楼相邻两个单元楼道中间对面的绿化带上,摆放着两只为一组的垃圾桶,张贴着相应标识,其中绿色垃圾桶用于投放厨余果皮等湿垃圾,橘黄色垃圾桶用于投放干垃圾。在小区的主要入口,还专门放置了一只收集有害垃圾的容器。另外,在该小区南大门右转不远处的绿化带上,矗立着一座十分醒目的分类垃圾收集亭,外表美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难点】

  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有待提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市民缺乏分类意识,将各种垃圾混杂倾倒于垃圾桶,为及时清除垃圾,清运工、中转站都无多余精力再将其一一分类。一环套一环,最终的结果就是垃圾分类难以成行,给逐级分流带来障碍。

  家在浦东花园的李大爷,今年67岁,曾是一名化学教师,他表示,保护环境每个人都有责任。“现在很多人对垃圾分类没有概念。我希望能将分类常识宣传到位,如果小区需要,我愿意做志愿者无偿指导人们如何分类。”

  “在指导过程中,有人会说,烦死了,你收什么收啊。”王玉云表示,宣传教育工作开展起来阻碍重重。“由于居民长期形成的习惯使然,对分类指导员的工作不仅不予配合,还心生厌恶,认为他们‘多事’。”

  当被问及如何提高居民素质和加强垃圾分类意识时,王玉云面露难色,“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都没有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对这一概念较为模糊,淮安也不例外。”

  她说,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尽管现在效果并不明显,但是,“走一步毕竟比没走要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217
收藏
分享